
活动一 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之法
新材料作文由三部分组成:①所给材料(或单则或多则);②写作导引;③写作要求(“三自”指自选角度、自定立意、自拟标题,“四不”指不要套作、不得抄袭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、不少于800字。它们是普适要求,这里不作赘述)。这里要讨论的重点是“所给材料”部分,也会涉及“写作导引”(它也很重要,考生千万不可忽视)。
1.关键词句法
关键词句往往是材料的“文眼”,蕴含着材料的主旨。如果材料中有关键词句,就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审题、立意的抓手与突破口。
边练边悟1 (2021·新高考Ⅰ)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1917年4月,毛泽东在《新青年》发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,其中论及“体育之效”时指出: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。目不明可以明,耳不聪可以聪。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,即使是至强者,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;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,增益其所不能,久之也会变而为强。因此,“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,未可知也”。
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审题立意:
第一步 | 抓住材料关键词句 | 关键词 | |
关键句子 | |||
第二步 | 抓住写作导引关键词 | ||
第三步 | 由此及彼, 确定立意 | 由体育联智育、劳育 | |
由体育 联个人、集体、 民族、国家等 |
答案
第一步 | 抓住材料关键词句 | 关键词 | 体育之效 |
关键句子 | “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,未可知也。” | ||
第二步 | 抓住写作导引关键词 | 启示意义、结合材料 | |
第三步 | 由此及彼, 确定立意 | 由体育联智育、劳育 | 学习能力的强弱之变取决于自身努力 |
由体育联个人、集体、 民族、国家等 | 滥用其强,焉能恒强? |
2.由果溯因法
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。比如,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。写新材料作文,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,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根本原因,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。这种方法适合有故事情节的材料。
边练边悟2 (2018·全国Ⅱ)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“二战”期间,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,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,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。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,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,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,很难有机会返航,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。事实证明,沃德是正确的。
要求: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少于800字。
审题立意:
第一步 | 事件结果 | |
第二步 | 由果及因 | |
第三步 | 确立观点 |
答案
第一步 | 事件结果 | “二战”期间,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,指出加强对战机的防护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。 |
第二步 | 由果及因 | 为什么会有这一结果?因为“沃德力排众议”。为什么沃德“注意弹痕少的部位”的观点是正确的?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,很难有机会返航,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。 |
第三步 | 确立观点 | (1)从统计学家与众人看法不同的角度:独立思考的力量;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,不盲从;透过现象看本质。 (2)从人们观察飞机的角度:眼见不一定为实;习惯思维不可取等。 |
3.对象切入法
抓对象,即明确材料的陈述对象。如果一则材料中出现了好几个对象,那么一个对象就是一个角度。同时还要注意分清材料陈述对象的主次或层次。尽管材料涉及很多人或很多事,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议论的对象,在文中不起什么作用。审题时,要分清整体与局部、主要与次要的关系,要从重要的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。材料重点写哪个对象,就从哪个对象入手,这是立意的根本点。
边练边悟3 (2020·全国Ⅰ)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春秋时期,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,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。管仲带兵阻击小白,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,小白装死逃脱。后来小白即位为君,史称齐桓公。鲍叔对桓公说,要想成就霸王之业,非管仲不可。于是桓公重用管仲,鲍叔甘居其下,终成一代霸业。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、一匡天下,为“春秋五霸”之首。孔子说:“桓公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,管仲之力也。”司马迁说:“天下不多(称赞)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。”
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,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。齐桓公、管仲和鲍叔三人,你对哪个感触最深?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。
要求:结合材料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审题立意:
第一对象 | 鲍叔的角度 | |
第二对象 | 管仲的角度 | |
第三对象 | 齐桓公的角度 |
答案
第一对象 | 鲍叔的角度 | 慧眼识才,举贤任能;国家至上,屈己让贤 |
第二对象 | 管仲的角度 | 精金美玉,世所珍惜;感恩知遇,建功立业 |
第三对象 | 齐桓公的角度 | 心宽似海,容纳百川;纳善聚贤,治国图强 |
4.寓意揭示法
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,如寓言、童话、漫画等,须透过材料的表象,进行“由物及人”“由物及事”的联想,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,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、社会现象等,挖掘其真正的内涵,从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。
边练边悟4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,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。
小鸟对蚯蚓说:“我也要走了,你不走吗?”蚯蚓说:“我还是想留在这里。”小鸟拍拍翅膀,依依不舍地飞走了。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,继续埋头松土。
甲虫从远方赶来,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。
几年之后,小鸟回来了,带着一群伙伴,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。小鸟惊讶地发现,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,还长出了小草。蚯蚓说:“你离开的这段时间,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,这里渐渐变好了。”
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。大地上开满了鲜花,蝴蝶和蜜蜂也来了。
根据上面的材料,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少于800字。
审题立意:
第一步 | 抽取具体概念(关键词语) | |
第二步 | 把具体概念抽象化 | |
第三步 | 联系现实生活(由虚到实) | |
第四步 | 确立观点 |
答案
第一步 | 抽取具体概念(关键词语) | 动物们、努力、土地 |
第二步 | 把具体概念抽象化 | 土地的改良来自动物们的努力 |
第三步 | 联系现实生活(由虚到实) | 土地可理解为家乡、祖国、地球等;动物们可理解为建设者(蚯蚓是坚守者,甲虫是援助者,小鸟是归来者,蝴蝶和蜜蜂则是外来优秀人才) |
第四步 | 确立观点 | 家国崛起,人人共勉 |
活动二 多则材料的审题立意之法
一、审题立意的步骤
1.弄清每则材料的内涵。命题者往往提供2~3则材料,如果是事件或现象类材料,首先要弄清其主旨或意图;如果是论断或名言类材料,则要提炼出思想观点。
2.辨析材料间关系。命题者提供的这些材料往往不是同一层面的,材料内涵丰富。辨析材料间的关系是审题立意的关键,只有关系清楚了,审题立意的方法才能确定下来。
3.确定立意。性质相同的材料容易找到共同点;性质相对的材料容易从互补叠加角度立意;性质相异的既可以从共同点角度立意,也可以从相异点角度多向立意。总结起来就是要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立意。
二、审题立意之法
1.异中求同法
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同内涵的多则材料。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,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,找出其中的共同点,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。有时候,材料数量多,还可以取其中二至三则的共同点立意。
边练边悟1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
——特区口号,深圳,1981
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
——时评标题,浙江,2005
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
——新区标语,雄安,2017
对于以上三则时代口号、标题或标语,你的感悟和思考是什么?请结合时代主题和生活实际,谈谈你的看法。
要求: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,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少于800字。
审题立意:
相异点 | 第一则 | |
第二则 | ||
第三则 | ||
相同点 |
答案
相异点 | 第一则 | 深圳口号:艰难起步,改革开放刚刚开始,追求高速发展,摆脱贫穷是主旋律。 |
第二则 | 浙江口号:调整脚步,改革开放必须继续前行,但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。 | |
第三则 | 雄安口号:迈开大步,进入新时代,接力奋斗,砥砺前行,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。 | |
相同点 | 不忘初心,改革开放永不停步。(论点) |
2.同中求异法
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内涵相对相反,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。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,再比较出相异点,这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。
边练边悟2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材料一 诗人流沙河生前有一次回母校,写过一副对联:正当花朵年龄,君须有志;又见课堂灯火,我已无缘。
材料二 现在,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:睡前抖音熬半宿,早上头条看世界,全家微信学养生,好友全刷拼多多。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,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,这个年龄或许在读书,或许刚刚进入社会、进入职场。
读了以上材料,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?请结合材料内容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少于800字。
审题立意:
相异点 | 第一则 | |
第二则 | ||
确定观点 |
答案
相异点 | 第一则 | 抱有高远志向,珍惜青春年华。 |
第二则 | 青春当奋斗,不应沉溺于浅层娱乐。 | |
确定观点 | 少年锦时,切莫辜负;有志向,更要抗诱惑。 |
3.互补叠加法
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,也不相反,而是针对某问题各有偏执,带有片面性。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,才是科学合理的,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。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,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点,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。
边练边悟3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材料一 2020年5月,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正式设立“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”,袁隆平、李子柒等六人受聘担任首批推广大使。其中,袁隆平和李子柒“同框”引发了网友热议。
材料二 2020年6月,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考卷,再次和袁隆平“同框”,引起家长热议,冲上微博热搜榜。
注
李子柒:中国知名短视频博主,以录制制茶造酒、养蚕缫丝、做竹子家具、展示活字印刷等富含文化韵味的网络短视频迅速走红网络。她所展现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令人向往,火遍全球。
读了以上材料,你有哪些感受、认识和思考?请联系时代和生活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自拟标题,自选角度,确定立意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审题立意:
相异点 | ||
相同点 | 第一则 | |
第二则 | ||
确定关系 | ||
确定立意 |
答案
相异点 | 袁隆平,中国著名科学家。李子柒,中国知名短视频博主。 | |
相同点 | 第一则 | 袁隆平、李子柒等六人受聘担任首批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。 |
第二则 | 李子柒被写入小学语文考卷,再次和袁隆平“同框”。 | |
确定关系 | 对立统一关系。不宜肯定一方否定一方,“网红”与院士的“同框”体现了职业无贵贱的思想认知。 | |
确定立意 | ①贡献有大小,职业无贵贱;②前浪后浪同助力;③摒弃成见,携手发展;④新老“同框”,共逐时代巨浪。 |